早预防 早治疗

时间: 2025-04-01 12:18:39 |   作者: 拉链

product description

  

早预防 早治疗

  进入春季,州中心医院接诊的带状疱疹患者数量明显上升。该院有经验的人指出,春秋季温差大、免疫力低下是主要诱因,病毒易在此时“苏醒”。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的后遗症令人备受折磨,如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

  专家表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积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莫让病毒 “趁虚而入”。建议在发病72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轻病痛,避免可能留下的后遗症。

  3月16日,68岁的向女士因右侧胸背部起皮疹出现阵发性刺痛来到州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

  “首诊发现,患者的右侧胸背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和水疱。经专科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该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艾平说,经过3天治疗,患者表示疼痛明显减轻。

  艾平介绍,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串疮”“蜘蛛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因其引发的疼痛和可能留下的后遗症广受关注。

  大多数成人体内潜伏着VZV,它们可能来自童年时期的水痘感染,即便水痘痊愈,病毒仍会潜伏在神经节中,在免疫力下降时“卷土重来”。

  带状疱疹的发病原理与人体免疫力紧密关联。50岁及以上人群随年纪增长、疾病缠身等状况,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成为主要的发病群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创伤、恶性肿瘤患者,艾滋病(HIV)感染者,经常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免疫力低下群体也是高危人群。另外,年轻患者比例逐年上升,熬夜、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等成为发病的“帮凶”。

  艾平表示,带状疱疹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疹前1至5天可有乏力、头痛、低热、缺乏食欲等前驱症状。在即将发疹的皮肤区域会有感觉异常,如局部皮肤有刺痛、灼烧感,或是瘙痒、麻木,对触摸敏感等。这些症状因为不具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皮疹出现后一般沿神经走向分布,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不会跨过身体中线。初期为红斑,很快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间皮肤正常。常见发疹部位有胸部、腹部、腰骶部,也也许会出现在头面部、耳部、颈部等。

  除了常见的皮肤型带状疱疹外,若病毒侵犯特殊神经,还会引发面瘫、耳痛、听力下降、角膜溃疡、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等特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今年2月,50多岁的刘先生因左侧额顶部疱疹在一家医院接受了治疗,不想几天后陷入更痛苦的境地。他说:“不仅面部三叉神经区域常阵发性剧痛,而且左眼开始发红、流泪、视力下降,有些时候眼睛都睁不开。”

  3月初,刘先生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州中心医院。“经检查,患者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患有两种带状疱疹后遗症疱疹后三叉神经痛、角膜炎。”艾平说,带状疱疹并非“一次痊愈”,中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需警惕后遗症风险。

  她指出,带状疱疹疼痛的形式多样,患者常形容“像火烧、针扎,又像刀割,连衣服摩擦都受不了”,若治疗不彻底,引发的后遗症更是让人苦不堪言。

  带状疱疹病毒不仅会攻击人体皮肤,还会沿着神经纤维延伸,影响神经功能。尤其是当病毒侵蚀负责面部和眼部感觉的神经三叉神经眼支时,就可能会引起神经炎症、坏死引发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能在日常洗脸、刷牙、吃饭、说话,甚至微风轻轻拂过面部时触发疼痛,且疼痛发作频繁,可能引发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后遗症引发的眼部疾病溃疡性角膜炎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对视力导致非常严重威胁。

  带状疱疹角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眼部剧烈疼痛,可能伴有头痛,以及眼红、畏光、视力下降、眼周皮肤出现带状疱疹特有的水疱和红斑等症状。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由角膜神经损伤引起的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病,后果很严重。此病因无显著的疼痛症状,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可能已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疤痕形成,甚至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

  据了解,带状疱疹后遗症还包括皮肤后遗症,疱疹愈合后遗留永久性瘢痕或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感觉异常,如皮肤麻木、瘙痒或持续性蚁行感;运动神经损伤,当病毒侵犯运动神经时,可能会引起局部肌肉无力(如面瘫、手臂抬举困难);若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可导致耳痛、面瘫、耳鸣或听力丧失。罕见但严重的后遗症还有脑炎或脑膜炎,免疫力极低者也许会出现疱疹性脑膜炎等全身性感染。

  艾平呼吁,如果出现带状疱疹或后遗症疑似症状应及时规范治疗,以防后遗症风险。

  “出院后,生活方面要清淡饮食、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并于1个月后复查肝肾功能。若有不适,随时就诊。”3月17日,刘先生从州中心医院疼痛科出院时,该科主任姚勇叮嘱他。

  姚勇表示,目前,药物、近红外激光(NIR激光)、神经阻滞及射频调节、脊髓电刺激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可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刘先生入院后,医生予以止痛、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并行眶上神经射频调节术。术后,还为其进行了眶上神经阻滞术巩固治疗。

  经过10多天的治疗,刘先生自诉左侧额顶部疱疹区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角膜炎在眼科专家的治疗下逐步康复。

  姚勇指出,接种疫苗、早期治疗和良好的生活小习惯是预防带状疱疹、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他建议,50岁以上人群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未患水痘者接种水痘疫苗,以预防初次感染。免疫力低下者,需咨询医生是不是适合接种疫苗。

  带状疱疹发病72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可大幅度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抗病毒药物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最佳,可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疼痛。

  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未患水痘或未接种水痘疫苗的人群,尤其是孕妇、婴儿和免疫力低下者。

  生活方面,要增强免疫力,健康饮食,摄入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适度运动、保证每天7至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长期劳累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可有很大成效避免免疫力下降。

  同时,避免诱发因素,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削弱免疫力。避免免疫抑制,如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姚勇表示,带状疱疹虽是自限性疾病,但其带来的痛苦不容小觑。为预防疾病,必要时做一次全面健康体检,排查可能会削弱免疫力的基础疾病,通过科学预防、早期治疗和健康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减轻疾病带来的负担。